【转发】【AI赋能大讲堂】第四课:新一代移动网络安全实践与长距离数据传输技术

发布时间:2025-06-19浏览次数:96

主讲人:专家
讲座时间:2025-06-19 15:00:00
讲座地点:临港校区学术楼105
主办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讲人简介:[1] 王继刚,博士,研究员,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专家,工信部高质量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兴通讯副总裁,安全产品总经理。 [2] 张伟哲教授,国家级人才,鹏城实验室新型网络研究部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张伟哲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空间安全、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嵌入式计算等领域研究,是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专项专家组成员,同时担任工信部密码应用推进专家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评审会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会专家、中文信息学会评测工委会主任等。[3] 张广兴,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技术总监。
讲座内容:

报告1

题目:新一代移动网络安全实践与展望

摘要:

纵向解析1G-5G安全技术迭代路径,重点对比4G5G在切片隔离、边缘计算安全等领域的架构差异;首次公开6G预研安全技术路线图,包含后量子密码的6G信息基础设施、AI驱动的动态防御等前沿内容。

报告人:王继刚


报告2

题目:光数直达:长距离高性能数据传输技术之WRDMA

摘要:广域长距离高性能传输,不仅仅是大科学数据搬运、存算分离、算力协同等应用场景需求,同时也是中国算力网东数西算等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支撑。学术界、产业界、标准界对相关领域关注与投入日益增多。基于长距离专线实现RDMA广域化是讨论比较多的技术路线。专线提供的确定性、大通量管道资源,RDMA是数据中心内广泛使用的高性能传输技术,将RDMA长距广域化是其中技术挑战。针对该挑战,鹏城实验室提出WRDMA传输技术,充分利用全光网专线确定性、大通量特征,结合线路资源感知技术,采用大窗口高重传阈值传输控制算法,减小网络传输吞吐与线路带宽间隙。针对丢包问题,采用基于多队列缓存的选择重传方案,降低丢包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此外,鹏城实验室研制WRDMA网卡,采用FPGA对现有RDMARoCE)与上述算法/方案进行高性能实现。为对比WRDMA网卡与英伟达RDMA网卡性能,采用中国电信提供的北京-武汉93Gbps线路进行实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WRDMA网卡传输吞吐量(throuput)达到92Gbps是英伟达100G RDMA网卡传输吞吐量的1.4倍,应用有效传输吞吐量(goodput)达到74.2Gbps是英伟达网卡的12.2倍。通过协议栈自主可控-传输算法优化-高性能实现-实网试验研发流程,鹏城实验室构建自主WRDMA技术体系。  

报告人:张伟哲


报告3

题目:网络服务化基础设施

摘要:

网络即服务是新兴的云服务模式,探讨其核心理念与应用价值;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建设网络服务化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成果。

报告人:张广兴 

版权所有 © 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 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